DNUI人物

Figure

从大东软到“双一流”,他们说……

2024-05-25 作者:  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

嘿,同学们,你们想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实现什么目标和梦想呢?进入“大厂”?继续深造?创办自己的公司?在大东软,一切皆有可能!美丽的校园环境、智慧化的教学条件、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、双创育人和国际化育人特色等,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、多渠道的发展路径。当梦想的种子落入大东软的沃土,生根、发芽、长大……无数的东软学子从这里走出,向广阔世界迈进,奋斗的故事从未止步。我们将陆续分享他们的圆梦故事,启发更多的大东软学子,看见机遇、激励自我,勇敢追梦!


“参军、考研,大东软见证了我的两次人生转变” 

王勃燃,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,考取辽宁大学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
微信图片_20240527155717.jpg

回首大学四年,我在大东软留下了无数的难忘回忆和深刻感动。在这里,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认真负责的老师,正是因为有他们帮助,让我收获了巨大的成长和珍贵的回忆。

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我,对大学充满了迷茫。适应了一年之后,我发现与其在迷茫中度过,不如主动改变现状。于是,2019年我选择了参军,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。期间,我和战友们一起备考军校,这场竞争比我预想的要激烈得多。由于英语基础薄弱,我与军校失之交臂。那一刻,我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差距,这可能是因为我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,更重要的是缺乏做事的韧性和毅力。

2021年秋,结束了两年义务兵生涯的我重返大东软。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,我要加倍努力,弥补自己的遗憾。但是很快我就发现,长时间没有接触专业知识的我,总是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,专业课学习成了“拦路虎”。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自我怀疑中。那段时间,寝室同学帮我渡过了难关。印象最深的就是,临近期末考试时,我们寝室相互抽背知识点,督促彼此学习。渐渐地,我也掌握了学习方法,学习变得游刃有余,还获得了学校“学习优胜奖”和国家励志奖学金。让我信心倍增的是,2022年,我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。这对于曾经英语考试失利的我来说是巨大进步。回想这段学习历程,我自认为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,也没有特别的学习天赋,就是靠一股坚持的韧劲,才弥补上来。

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。我知道我的大学目标是什么,我渴望进入更高的学术殿堂进行深造。于是大四时,我选择了考研。这段经历对我可谓是“脱胎换骨”。从羽绒服变成短袖,又从短袖变成了羽绒服,备考期间经常彻夜难眠。有过迷茫、无助,也在不断调整、自省。在学院孙晓东老师、陈丽媛老师以及寝室伙伴的鼓励和帮助下,我最终上岸辽宁大学。正是这一份份鼓励,给我迷茫的生活照亮了一束光,让我一次次鼓足勇气面对挑战。今年,我还获评了“辽宁省优秀毕业生”。

人生的答案不是想出来的,而是做出来的。多坚持一下,或许就成功了。大东软四年,感恩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,我为有这样的母校感到自豪。祝愿我们都可以在未来的旅途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旷野。


“跨专业考研让我学会了勇敢” 

曲天阳,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24届毕业生,考取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
微信图片_20240527155726.jpg

2020年9月,我拿着录取通知书,徘徊在校园外,感到紧张、焦虑。殊不知,在接下来的1400多天,我遇见了最好的室友和老师,并享受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。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。如果让我回忆在母校的这几年,我会想起大一时和室友在大东软操场闲聊散步、畅想未来的场景;大二时突发疫情,学校领导、老师们坚守岗位,尽职尽责的场景;大三时与同学们一起朝着目标努力的场景……

作为大东软的学子,我时刻铭记着母校的校训:精勤博学,学以致用。看似简单的八个字,却对我有着极大的影响。从入学起,校训教会我要脚踏实地、锲而不舍、刻苦钻研。在备战考研的日子里,有过担忧、犹豫和不安。但我深知,焦虑的根源在于准备不够充分,与其天天担忧,不如把压力化为动力,脚踏实地、循序渐进地过好每一天。

由于我考取的是文科专业且跨度较大,需要沉下心来去琢磨书上的每一句话,找到其中的关联性,还需要大量背诵。大家可能想想就会觉得很枯燥,但是由于我对社会学方向有浓厚兴趣,即便跨专业考研有重重困难,我也毫不退缩。所以特别建议大家,在大学期间结合自身优势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并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。

大学期间,我认为除了学习专业的知识之外,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。考研、考公、找工作,这是毕业时大家都会面临的选择。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时,要坚守自己的内心,克服不利因素,制定计划并即时复盘。特别喜欢一句话:“勇敢不是什么都敢做,而是可以坦然面对一切未知。”这句话也送给大家。

大东软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无法复刻的独家记忆。最后,感谢我的母校为我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,这样的力量能够让我有信心去面对接下来的新挑战。


“考研持久战让我体会到坚持的力量” 

陈豪,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,考取云南大学环境地质学硕士研究生。

微信图片_20240527160404.jpg

大东软让我实现了迅速成长。在这里,我学会了做决定,学会独立生活、规划时间、面对挑战。

在学习方面,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,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最重要的是,我接触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,不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,这为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大学让我明白了,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是为了考试,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。

除了本专业,我也尝试着接触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,发现我对地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因此在课余时间,我便经常进行自学,并开始萌生了希望通过考研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想法。在备考过程中,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我们一起相互鼓励、共同进步。备考的空余时间,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,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并晋级国赛,最终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我的士气,让我更有信心在考研这场持久战中获得胜利。备赛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、时间管理技能和心理素质等,都为我应对考研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大学期间,我还参与了许多小组项目和社团活动,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沟通、协商,以及如何处理分歧。这不仅增强了我的社交能力,也培养了我的组织能力。

在这漫长的考研备战中,我深刻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。每一个通宵达旦,都见证了我的付出和努力。面对知识的海洋,我时而感到迷茫,时而倍感压力,但我从未放弃过。我相信,只有坚持不懈,才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。

在这条考研征途上,我收获了知识的宝藏,更收获了自己的成长。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!今日的成功是昨日汗水的结晶,也是未来奋斗的起点。我会继续努力,为自己的梦想奋斗,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而继续奋斗!


“从转专业到考研上岸  大东软让我梦想成真” 

蒋豪,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24届毕业生,考取西南石油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
微信图片_20240527160432.jpg

时间如沙,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指尖溜走,转眼间又到了一年当中最炙热的一季。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夏天,我也同样抱着炙热的心,把“大连东软信息学院”填写在了我的高考志愿表上。幸运的是,我如愿以偿地投入了大东软的怀抱;遗憾的是,四年的幸福时光转瞬即逝,我将离开母校的怀抱,再次奔赴远方。

故事要追溯到我转专业来到软件工程专业之前。刚入学时,我的录取专业是物流工程。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之下,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。在原专业的一年中,我和室友几乎包揽了专业学习成绩的前几名,然后拥有了转专业的资格。最后,我们三个都成功转入了软件工程专业,并且又幸运地分在了一个寝室。这时,我们又认识了优秀的新室友。这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。爱学习、开朗活泼的室友们让我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
我考研上岸也离不开室友的支持,更离不开母校的培养。大东软的图书馆环境非常好,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去年3月到12月准备考研的日子里,无论是什么节日、什么天气,图书馆五楼的自习室每天都是满满的。还记得临考的那段时间经常下大雪,我早上六点多到图书馆时,值班的大爷已经在门外铲了好一阵儿雪了,当时特别感动。图书馆的大爷也特别和蔼,我每天都在“早上好”的招呼声中来图书馆,在“回去啦”的招呼声中回宿舍。

此外,母校还多次请考研讲师到学校为同学开展讲座。所谓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他们的讲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。学院的老师们也都对我关心备至,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,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多指导。

最后,再次感谢我的母校,感谢我的老师们、同学们!希望学弟学妹们牢记“精勤博学 学以致用”的校训精神,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应用,做到知行合一。